查看原文
其他

来自阿富汗的国宝”第六站,湘博将创造哪些展览“奇遇”

于奇赫 弘博网 2021-09-26


2019的钟声已经敲响,不少博物馆都推出重磅展览“跨年”,湖南省博物馆的年终奉献则是2018年12月29日开幕的“来自阿富汗的国宝”



231件(套)珍贵文物以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4处考古遗址为线索,时间跨度4000余年,融合多个文明的文化元素,给观众呈现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阿富汗多彩的文明图景。



据本次展览策展人喻燕姣研究员介绍,阿富汗曾被誉为“亚洲之心”,这里的可谓“文明的通衢大道”,来自北边的游牧民族,西边的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南边的贵霜帝国、印度孔雀王朝,东边的汉、唐帝国等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直观的展览主题


本次展览是阿富汗系列国内巡回展览的第六站,如何起名而不“撞车”也是对策展人的又一考验



博物馆展览的题目讲求凝练、传神,一个主题不明的展览会让观者感到云深雾罩、不得要领。本次湖南省博物馆的展览标题为“来自阿富汗的国宝”,简明扼要,通俗直白。策展人喻燕姣表示,展览的目标就是改变观众对于阿富汗贫穷、战乱的印象,让大家能够了解到阿富汗的过去也是十分辉煌的。本次展览虽然也试图通过另一个路线引出丝绸之路交流的主题,但并不想在宏大叙事下讲述阿富汗的故事。


这个标题让人看起来十分轻松,也给观者确定了一个欣赏古代艺术品的视角,与展览所要营造的气氛也十分符合。而故宫博物院“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这一标题,概括了阿富汗1979年至2000年间、博物馆工作人员为了保护文物所付出的艰辛。尤其是1992年到1994年国立博物馆的文物出现被盗卖的情况,所以我们今年能够较为完整地、系统地看到阿富汗的考古发现实属不易。


“来自阿富汗的国宝”结合时间,按遗址分类,共分四个单元


1

法罗尔丘地”

作为史前文明代表的法罗尔丘地宝藏,象征了阿富汗农耕文明的昌盛。


公牛纹金碗

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

法罗尔丘地出土

2

“阿伊·哈努姆”

它是迄今为止在遥远东方发现的最完整的希腊式城市遗址,是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产物。


神像图案鎏金银饰板

公元前3世纪

阿伊•哈努姆凸壁神庙出土

3

“蒂拉丘地”

介绍了被誉为“黄金之丘”的蒂拉丘地遗址。该遗址很可能是大月氏贵霜翕侯的王族陵墓,墓中出土2万多件金器,是丝绸之路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雅典娜女神像金戒指

公元25—50年

蒂拉丘地二号墓出土

4

“贝格拉姆遗址”

它位于阿富汗东部的帕尔万省,是玄奘《大唐西域记》所记载的贵霜帝国(公元1世纪—3世纪中期)的夏都。


战神玛尔斯(Mars)青铜砝码

公元1世纪

贝格拉姆10号房间出土


独特的展览空间


在笔者参观过中国大部分以省份命名的博物馆中,湖南省博物馆临时展厅构造是较为特殊的一个。而这种特殊的空间构造也使得“来自阿富汗的国宝”展,在湖南省博物馆产生了有别于他处的、特殊的观展体验。


首先,湖南省博物馆临时展厅的入口处,有一个长约100米、宽近8米的通道。也就是说观众进入博物馆、经过安检乘坐扶梯到达博物馆一层大厅之后,需要经过这个通道才能进入展览。这个通道两侧墙面并不是采用美术馆“白盒子”或其他博物馆大理石的处理方式,而是贴满了充满岩石质感与凹凸纹理的砖。所以当你走在这个狭长的通道中,你就会有一种进入埃及金字塔内部或是进入某个古代大型陵墓内部的感觉;其他博物馆的临时展厅就是经过某个拐角处一眼就能够看见,或是几个并排的大门。


展厅入口


空间的安排使得观众并不能快速地看到展览,这样慢慢地走进展厅就产生出一种朝圣的意味;博物馆展厅也不允许奔跑、打闹,观众在走路的过程中就可以调整自己观展的心情。


展厅入口上方悬挂着“A Nation stays alive when its culture stays alive”(文化存则国家生),这几个原本镌刻在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文字看起来振聋发聩,告诉观众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是多么地重要。之后观众经过检票口后还要转弯才能进入展厅,这样层层叠叠的空间设计也是增强了一种神秘的感觉。



其次,“来自阿富汗的国宝”展所在的特展一厅,层高将近12米。湖南省博物馆用泡沫材料制作了数根高大的希腊式石柱,从展厅的地面直达天花板。这种空间的高度延续着希腊神殿和哥特式教堂的骄傲与神圣感,宽阔的垂直的空间与人的小巧形成显著对比。这样观众就可以知道在“阿伊·哈努姆”单元中所展示的科林斯式石柱,实际上是放置在柱子顶端的柱头。而这种体验的环境是我国大部分博物馆的临时展厅不能实现的,这样的空间设计为展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而观众穿梭在展厅高大的柱子中,确实会有片刻感觉自己回到了古希腊。12米高的空间也将展厅常规的暗空间增多,使得展览本身更具有神秘的气氛与多层次的心理感受。


展厅内的希腊式石柱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迈克尔· 吉百尔豪森( Michaela Giebelhausen)指出“是建筑构造赋予了博物馆意义。建筑从观念和物质上决定了参观的条件。它不仅构造了展览的框架,而且塑造了参观者的经历。”湖南省博物馆是在原有的旧址上完成了新馆改扩建工作。从2012年6月18起暂停开放到2017年11月29日重新开馆,施工计划从原有的3年延长到了5年。博物馆建筑设计采用的是国际著名建筑师矶崎新的设计方案,内部构造更是体现出一种充分的考虑,能够制作各式各样、不同要求的展览。


通俗的展览文本


展览的传播目的是什么?

展览为谁而作?


这个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是笔者作为一名批评型观众,在观展中却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复旦大学陆建松教授针对当下的展览问题指出:“陈列展览内容阐释理性有余,感性不足,学究气太浓,趣味性、观赏性、通俗性不足,观众看不懂或觉得不好看。”


博物馆爱好者、某公益基金会项目主管曾欣然也认为,当下部分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中充斥着大量的学术语言。博物馆试图用专业词汇的堆砌,彰显其专业性与学术性,这样的展览服务对象显然不是公众。


作为“来自阿富汗的国宝”展策展人,同时曾担任“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策展人的喻燕姣研究员明确表示,湖南省博物馆一直秉承的策展理念就是“做观众看得懂的展览”,展览的面向对象是社会大众而不是专家学者。展品标签主要说明器物的原始位置和用途,同时观众可以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的信息;墙壁文本主要由背景知识构成,讲述了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基本国情、民族和语言与古希腊建筑的三种基本柱式,展览涉及到的古希腊-古罗马主要神祇表,阿伊•哈努姆城线稿地图,罗马帝国与贵霜帝国的历史知识等。文本对于一些生僻字标注了拼音,减少了观众的阅读障碍。



展方资讯所公布的展览文物为231件(套),实际件数其实是近2000 件。很多成套的金饰由很多原来缝在衣服上的小型的金饰组成,主要出土于蒂拉丘地遗址。所以这次湖南省博物馆在处理这一批文物的时候,特别绘制了一至六号墓的男、女墓主着装复原图。这样观众就可以在展标的指引下知道展览中这些小金饰,原来是缝在衣服和袖子上的装饰品。而实际上策展人原本希望制作六件立体人体模型,将小金饰直接按照考古资料复原展示在新制作的衣服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想法最终没有能实现,这也是策展人表示遗憾的地方。




充分利用辅助展品


 2006年阿富汗的这批珍贵文物在法国吉美博物馆首次亮相后就引起世界的关注。“来自阿富汗的国宝”作为一个引进展览,在展览的巡回之初阿富汗方面就制作了一些辅助展品。


与以往在国内举办的5次巡回展不同,湖南省博物馆对于辅助展品也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贝格拉姆10号房间出土了一件公元1世纪鱼纹青铜饰板,这件饰板呈圆形,正面中间为美杜莎头像,周围有许多游动翻腾的小鱼,部分鱼鳍、鱼尾以金属线与圆盘相连,可活动。美杜莎(Medusa),希腊神话蛇发女妖。眼睛会发出骇人的光芒,可以把人石化。而这件器物需要移动人们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鱼鳍是可以左右摇摆的。所以在此次展览中这件器物的复制品被放置在这件器物的不远处,人们可以通过晃动复制品来感受它的神奇。之前的几次展览都没有充分利用展览本身自带的辅助展品,可能还是缺乏与外方人员的深入沟通。



丰富的展览活动


当下的博物馆应该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场所,也希望与青少年更加亲近,而最好的方式就是互动。


“阿富汗匠人工坊”教育活动专区


此次湖南省博物馆“来自阿富汗的国宝”展将教育空间“阿富汗匠人工坊”设置在了展厅内,实施活动的教育人员则身着复制于蒂拉丘地墓地墓主人的衣服,视觉上具有浓郁的阿富汗风情;阿伊·哈努姆城址宫殿区浴室内就有河卵石拼成的马赛克地面,观众在这里可以用博物馆提供的彩色塑料小方块来制作一些简易的装饰品;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金饰品的线描图来涂色并将作品带回家。



此外,湖南省博物馆还将举办“镜头里的黄金神话”“手作台上的黄金国度”等系列教育活动。开展当天清华大学巴基斯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大同一带一路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梁晓新还为观众带来了“阿伊哈努姆:希腊文明的东方挽歌”主题讲座,可容纳300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


尾声


由于博物馆的布展时间较为紧张,所以策展人表示展览的最终效果还是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例如,展览所展示的阿伊·哈努姆体育场出土的球面式石日晷,晷面刻有7条平行线,代表月份;11条垂直线,代表时刻。喻燕姣最初希望能够制作动画或是灯光装置从日晷的后面伸出晷针,通过灯光的方式让晷针的针影投影在晷面的刻度上;阿伊·哈努姆是一座典型的希腊式城市,也是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重要城市之一,策展人希望能够制作大型喷绘或是更多的景观来营造城市的氛围,但均由于展厅空间,时间紧张和缺乏更为合理的方案,都未能实现。


当然展览难免有美中不足之处。就展品展示来看,蒂拉丘地四号墓出土的两件由黄金和绿松石制成的金踝饰,展示的角度不甚完美。这件器物的中心图案为一宽袍大袖人,驾扭曲呈S形神兽驱车而行,车之造型及人之着装,均源自汉代风格,故整器深具东西方文化因素。



馆方选择了平铺在展台的展示方式,强烈的透视难以让观者把握这件金饰品的细节,这也是很多博物馆在展品展示时容易忽略的问题,给观众的观看带来了一些不便。



观众对于金器的展示总是报以十万分的注意力,总是对其高超的制作工艺赞叹不已。中国的原创金器展览也很多,“金色记忆——中国十四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金色江南—江苏省金器特展”“错彩镂金——陕西珍藏中国古代金银器展”与“铄古铸今:中国古代黄金工艺与传承”等。


不列颠博物馆典藏和科学研究部的资深冶金学者苏珊•拉•尼斯(Susan La Niece)在《金子:一部社会史》中说,“一些为葬礼所准备的物品能消耗其在世时的大部分财富,使得黄金和其他贵重商品从流通环节中转移出去。即便是家境不算富裕的人家,也会随葬财产以确保其来世生活舒适。这种广泛传播的信仰使得盗墓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职业。”所以黄金作为一种文明的重要载体,还需要让人们了解其多元的文化意义。




作者:于奇赫

部分图片来源:湖南省博物馆

摄影:湖南省博物馆·毕枫

编辑:云梦泽#OP-D


往期精彩回顾

专访|伪满皇宫博物院为何被评价为“文物保护理念实践新标杆”

“看不见信息”的展品究竟能否展出再探讨

专访|对话策展人:认识真正的董其昌

面对观众“爆棚”,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有条不紊”背后的故事

2018文博答卷 | 公共服务篇

增景点,缓堵点,看开年后故宫为规划新区域做了什么

小型博物馆如何应用创新这种超能力?

月刊|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国家宝藏、故宫口红……2018年岁末博物馆大事记

北京胡同声音展,吆喝声中重回旧时光

美国政府关门风波:史密森学会旗下博物馆暂停开放

2018文博答卷 | 社会教育篇

2018文博答卷丨焦点事件篇

唯一投稿邮箱:

news@hongbowang.net


商务合作请发:

market@hongbowang.net


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QQ 67260255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